10月30日下午,在bat365在线平台的一场讲座上,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教授以“80年代先锋小说反思”为题,对三十年前中国当代文坛的先锋小说创作作出了精彩的总结和反思。
有一些小说,例如莫言的《透明的红萝卜》、余华的《现实一种》、马原的《虚构》,事实上,你是否感觉读不懂?那就对了!这种小说叫先锋小说,它们只属于专业读者。
吴义勤介绍,先锋派小说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,以莫言、苏童、余华、马原等为代表的作家,创作了一批带有实验性质的小说,其艺术创作手法深受博尔赫斯等西方作家影响,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。
对普通读者而言,先锋小说的最大特征是“读不懂”,小说的叙事结构反叛传统,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云山雾海。吴义勤表示,实际上,这种“读不懂”的创作,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中国文学传统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之一,是太容易读懂,对文学读者的要求太低,可以说,几乎没有要求。而先锋小说第一次将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区分开,将文学阅读变为一种专业体验。自先锋小说开始,中国文学创作首次从关注“写什么”,转移到“怎么写”,文学的审美性受到空前重视。然而,吴义勤介绍,当先锋小说的这一创作手法走向极端,便成为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上世纪90年代,先锋小说作家与时代和解,向时代妥协了,先锋精神也便随之消失。
时至今日,先锋小说已成为过去时,“没有多少读者再有兴趣去读先锋小说,而当年那一批先锋作家,似乎也背弃了那个时代。读者跟它们告别了,作家也跟它们告别了。”他说。“今天,我们需要重新呼唤先锋精神。”